◎本报记者 魏依晨 通信员 杨莹青 春节假期前的一天夜晚,中国铁路南昌局团体赣州工务段万安高铁路桥工区工长温朗郴肩挎高倍光学千里镜,他的工友——鄢俊亮跟何芝手提混凝土裂痕宽度检测仪跟钢筋探测器,登上供电综配合业车平台。 他们在为地道停止巡检。铁路巡检只能在夜间不列车经由的时光停止,传统巡检任务中,高铁桥隧工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道外调找一两毫米的裂纹,难度很年夜。对全长13.928公里的万安地道而言,这项任务更是如同“海底捞针”。春运时期,列车密度加年夜,为了保障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能保险经由过程这一长年夜地道,赣州工务段万安高铁路桥工区将传统的人工巡检进级为智能化装备帮助保护,为春运保驾护航。 高倍光学千里镜、混凝土裂痕宽度检测仪跟钢筋探测器等智能装备为巡检任务供给了极年夜助力。在京港高铁1811千米650米处,鄢俊亮手持混凝土裂痕宽度检测仪,温朗郴警惕翼翼地将探头瞄准裂纹,仪器屏幕上的数据一直跳动,准确地表现出裂纹的宽度跟深度。与尺度数据对照后,他们发明局部裂纹曾经濒临临界值,于是破即停止注胶关闭。 “高铁保险义务特殊年夜,如果不克不及提前发明拱顶的裂痕及表层零落等病害,一旦拱顶有混凝土块零落,打到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上,成果将不可思议。”鄢俊亮说。 检讨完地道壁,桥隧工们又用钢筋探测器对地道墙体外部停止探测,扫描并记载墙内钢筋的散布情形。经由过程与计划图比对,他们能够懂得到墙内钢筋能否产生变形或锈蚀折断,从而正确控制全部通道的保险状况。 智能设备不只能够帮助人工,还可能“自力”实现局部任务。万安地道穿梭了18条断层与15个褶皱带,地质前提庞杂,外部保护跟外部检讨难度都十分年夜。地道出口处的山体,垂直度濒临90度,且地道顶丛林密布、人工难以达到。对此,检讨工区采取无人机对通道外部情况情形停止检讨,懂得通道上方山体稳固情形跟防护网状况,以及有无人工采砂取土等影响通道稳固的情形。别的,检讨工区还应用视频监控、卫星云图等,依据视频影像比例,推算护网面积跟危石体积等,全方位确保通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