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发布重要报告称,养老金到2025年将完成翻倍增长。还有好消息。 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主要讨论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比如,在支出方面,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按全国2%的速度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实现养老金翻倍增长。
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21年上涨,但增幅回落至2%,再次创下新低。虽然增幅不高,但由于基数大,人均增幅可能在60至70元。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来看,据说增长了16.3%,高于退休养老金增幅es,但实际上只涨了20块钱。除了养老金增加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中央财政对主要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安排补助资金1.1万亿元,支持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2024年,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资金为191276.8亿元,不足2万亿元。但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1万亿元,这意味着补贴更多。钱是怎么花的?纳哈泰将其分为三个群体,即体制内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但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数最多,补贴却最少。补贴的增加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不必担心但由于有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他们无法支付养老金。但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压力也会加大。
原因很简单。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到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预计2035年将达到4亿。未来,养老金支持将快速增加。但另一方面,出生人数正在减少,支付费用的人也越来越少。该怎么办?要么延迟退休,让大家多缴几年,几年后领养老金。要么提高缴费基数,让非退休人员支付更多费用,要么继续增加财政补贴。不管怎样,都有缺点。如果退休推迟太久,人们可能会担心无法收回成本而选择停止缴费。如果缴费基数继续增加,参保个人和企业的负担sses将增加,直接影响工作参与率和保险率。过多的补贴也会带来财政压力。
因此,有人提出改革。比如,中国社科院院士蔡昉就提出建立“无条件、非缴费、普惠”的养老金制度。简单的理解就是没有门槛,不需要缴费,人人都享受基本养老金。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模式在不断变化。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非雇主雇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个人群超过3亿,未来还会继续扩大。这些人通常自行报名投保,缴费压力较大,且覆盖率不高。这里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差不多2万亿f建立包容性养老金制度的财政补贴。按目前享受福利的人数计算,人均收入约为500元。那么那些可以继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遵循缴的越多,得到的越多,缴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原则。还有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也可以积极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幅度缩小养老金缺口,让老人农场每月只有一两百元,根本不够养老。然而,在某些系统中,退休成年人无法花完所有养老金。先保住基本的基础,然后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才是比较合适的养老金改革方式。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易自媒体“网易号”平台作者上传发布,并代表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